勞工退休金條例

一、說明

 

            93.06.11立法院第五屆第五會期院會三讀通過。預計94.07.01實施

            相關問題可洽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免費服務專線0800-380038

[ TOP ]

二、條文

勞工退休金條例條文(93/6/11立法院三讀,預定於94.7.1實施)

第四章
年金保險

全文摘自930615
聯合新聞網
第一章 總則

條文說明

第一條
為增進勞工退休生活保障,加強勞雇關係,促進社會及經濟發展,特制定本條例。
勞工退休金事項,優先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令之規定。

一、明定本條例制定之宗旨。
二、明定本條例為勞工退休金事項之特別法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列明本條例各層級之主管機關,以明權責。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勞工、雇主、事業單位、勞動契約、工資及平均工資之定義,依勞動基準法第二條規定。
本條例相關名詞之定義,應依勞動基準法第二條之規定。

第四條
中央主管機關為勞工退休基金之審議、監督、考核以及有關本條例年金保險之實施,應組成勞工退休基金監理委員會(以下稱監理會)。
監理會應獨立行使職權,其組織、會議及其他相關事項,另以法律定之。
監理會成立後,勞動基準法第五十六條第二項規定勞工退休基金管理業務,歸入監理會統籌辦理。

一、本條例所規劃之退休金制度涉及數百萬勞工之退休金權益,乃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組成勞工退休基金監理委員會,負責勞工退休基金之審議、監督、考核業務及第四章年金保險之實施審核業務。

二、監理會之組織、會議規範,係屬組織法性質。現行監理會採任務編組,無法有效監督基金的運作,新制實施後,退休金累積迅速,需專職人員辦理相關業務,有關人員編制,宜比照退撫基金方式,另定組織法規範。

三、勞動基準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勞工退休基金之相關監理業務,歸入於依本條例成立之監理會統籌辦理。

第五條
勞工退休金之收支、保管、滯納金之加徵、罰鍰處分及其強制執行等業務,由中央主管機關於本條例公布後委任勞工保險局(以下稱勞保局)辦理之。

明定委任勞工保險局辦理勞工退休金之收支、保管、滯納金之加徵、罰鍰處分及其強制執行等業務。

第六條  
雇主應為適用本條例之勞工,按月提繳退休金,儲存於勞保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
除本條例另有規定者外,雇主不得以其他自訂之勞工退休金辦法,取代前項規定之勞工退休金制度。

一、雇主應依規定之提繳率,按月為勞工提繳個人退休金,專戶存儲。

二、明定除本條例另有規定外,雇主不得以其他自訂之制度,取代第一項所定之退休金制度。

[ TOP ]

第二章 制度之適用及銜接

條文說明

第七條
本條例之適用對象為適用勞動基準法之本國籍勞工。但依私立學校法之規定提撥退休準備金者,不適用之。實際從事勞動之雇主及經雇主同意為其提繳退休金之不適用勞動基準法本國籍工作者或委任經理人,得自願提繳,並依本條例之規定提繳及請領退休金。

一、第一項明定本條例之強制適用對象為適用勞動基準法之本國籍勞工。而依私立學校法規定提撥之退休準備金標準優於勞動基準法規定,爰予排除本條例之適用。

二、外國人在台工作,大多屬短期僱用之性質,如雇主需為其提撥退休金,其返國後達到退休條件時,如何領取退休金及查證身分均生困難之處。本條例施行初期應儘量使適用人員範圍明確,簡單易懂,以免除雇主之疑慮,順利推展新制,爰排除非本國籍人士適用本條例。

三、第二項明定得自願參加之對象。

第八條
本條例施行前已適用勞動基準法之勞工,於本條例施行後仍服務於同一事業單位者,得選擇繼續適用勞動基準法之退休金規定。但於離職後再受僱時,應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
公營事業於本條例施行後移轉民營,公務員兼具勞工身分者繼續留用,得選擇繼續適用勞動基準法之退休金規定或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

一、明定本條例施行前已適用勞動基準法之勞工,於本條例施行後可選擇繼續適用勞動基準法之退休金規定。但於離職後再受僱時,應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不得再選擇勞動基準法之退休金規定。

二、公營事業之公務員兼具勞工身分者於本條例施行之時,依勞動基準法第八十四條規定,仍應適用公務員相關退休規定,並無選擇之機會,故明定公營事業於本條例施行後始移轉民營,其得選擇繼續適用勞動基準法或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

第九條
雇主應自本條例公布後至施行前一日之期間內,就本條例之勞工退休金制度及勞動基準法之退休金規定,以書面徵詢勞工之選擇;勞工屆期未選擇者,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繼續適用勞動基準法之退休金規定。
勞工選擇繼續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適用勞動基準法之退休金規定者,於五年內仍得選擇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
雇主應為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之勞工,依下列規定向勞保局辦理提繳手續:
  一、依第一項規定選擇適用者,應於本條例施行後十五日內申報。
  二、依第二項規定選擇適用者,應於選擇適用之日起十五日內申報。
  三、本條例施行後新成立之事業單位,應於成立之日起十五日內申報。

一、為利新舊制銜接,第一項明定本條例施行前,勞工應即選擇其適用之退休金制度,並由雇主於本條例施行前一日之期間內以書面徵詢勞工之選擇;勞工屆期未選擇者,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仍適用勞動基準法有關退休金規定。惟選擇繼續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適用勞動基準法之退休金規定者,均得於五年內選擇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

二、本條例施行後初次就業之勞工,均應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不得選擇適用勞動基準法之退休金規定。

三、第三項條文,配合新制之承辦機構修正而調整,並以條列式表達,較易明瞭。

第十條
勞工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後,不得再變更選擇適用勞動基準法之退休金規定。

明定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者,不得再變更選擇勞動基準法之退休金規定,俾利推動新制。

第十一條  
本條例施行前已適用勞動基準法之勞工,於本條例施行後,仍服務於同一事業單位而選擇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者,其適用本條例前之工作年資,應予保留。
前項保留之工作年資,於勞動契約依勞動基準法第十一條、第十三條但書、第十四條、第二十條、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四條或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規定終止時,雇主應依各法規定,以契約終止時之平均工資,計給該保留年資之資遣費或退休金,並於終止勞動契約後三十日內發給。
第一項保留之工作年資,於勞動契約存續期間,勞雇雙方約定以不低於勞動基準法第五十五條及第八十四條之二規定之給與標準結清者,從其約定。
公營事業之公務員兼具勞工身分者,於民營化之日,其移轉民營前年資依民營化前原適用之退休相關法令領取退休金,但留用人員應停止其領受月退休金及相關權利,至離職時恢復。

一、為銜接新舊制度,第一項明定選擇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之勞工,其適用本條例前之工作年資應予保留。

二、第二項明定保留之工作年資,由雇主以契約終止時之平均工資,依相關法令之規定發給資遣費或退休金。勞工離職時如未符合退休金或資遣費之請領要件,即不得請領退休金或資遣費。

三、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於退休或遭資遣時,雇主始有給付退休金或資遣費之義務,故不宜規定雇主於勞工選擇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時,應結清其年資。但如勞資雙方自行協商約定,勞動契約繼續存續,並先依勞動基準法規定結清保留年資者,不影響勞工之權益,應屬可行,爰為第三項規定。

四、第四項明定公營事業之公務員兼具勞工身分者,民營化前之年資依民營化前之退休法令領取退休金。另,為避免符合領取月退休金之繼續留用人員,兼領月退休金及民營化後之事業發給之工資,爰規定應停止留用人員其領受月退休金及相關權利,至離職時再恢復。

第十二條  
勞工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者,適用本條例後之工作年資,於勞動契約依勞動基準法第十一條、第十三條但書、第十四條、第二十條或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規定終止時,其資遣費由雇主按其工作年資,每滿一年發給二分之一個月之平均工資,未滿一年者,以比例計給;最高以發給六個月平均工資為限,不適用勞動基準法第十七條之規定。
依前項規定計算之資遣費,應於終止勞動契約後三十日內發給。
選擇繼續適用勞動基準法退休金規定之勞工,其資遣費依同法第十七條規定發給。

一、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成就退休要件領取退休金者,即無領取資遣費之可能;遭資遣領取資遣費者,亦無成就退休要件,領取退休金之可能。另以勞動基準法規定之資遣費制度,其年資補償及失業期間生活保障之功能,已為勞工退休金條例及失業給付所取代,並予以充分保障,爰適度修正資遣費給與標準,於第一項明定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者,其適用本條例後工作年資之資遣費發給標準及資遣費總數,以六個月平均工資為限。

二、第二項明定資遣費之發給期限。

三、第三項明定選擇適用勞動基準法退休金規定者之資遣費發放規定。

第十三條
為保障勞工之退休金,雇主應依選擇適用勞動基準法退休制度與保留適用本條例前工作年資之勞工人數、工資、工作年資、流動率等因素精算其勞工退休準備金之提撥率,繼續依勞動基準法第五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按月於五年內足額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以作為支付退休金之用。
勞雇雙方依第十一條第三項規定,約定結清之退休金,得自勞動基準法第五十六條第一項規定之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支應。
依第十一條第四項規定應發給勞工之退休金,應依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第九條規定辦理。

一、明定雇主應依據有適用勞動基準法工作年資之勞工人數、工資、工作年資、流動率等因素精算勞工退休準備金之提撥率,依勞動基準法第五十六條第一項規定,繼續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並於五年內足額提撥,以作為支付選擇適用勞動基準法退休金制度或本條例之勞工適用勞動基準法之工作年資退休金之用;所提撥之勞工退休準備金如有不足,應另行籌措經費支應之。

二、明定依第十一條第三項規定,約定結清之退休金,得自勞動基準法規定之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支應。

三、明定公務員兼具勞工身分者,依第十一條第四項應發給之退休金,應依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第九條規定辦理。

[ TOP ]

第三章 退休金專戶之提繳與請領  

第十四條  
雇主每月負擔之勞工退休金提繳率,不得低於勞工每月工資百分之六。 
前項規定月提繳工資分級表,由中央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勞工得在其每月工資百分之六範圍內,自願另行提繳退休金。勞工自願提繳部分,得自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淨額中全數扣除。
依第七條第二項規定自願提繳退休金者,依前三項之規定辦理。

一、勞工退休制度研議改制多年,有關雇主每月應負擔之勞工退休金提繳率,八十六年間以個人帳戶制為方向所規劃之「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即以工資百分之六為準。又,九十年間經發會就勞工退休制度之改制,已決議其提撥率由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六漸進調整,迄今已二年,明定採百分之六之提繳率亦屬適當,故新制實施後,強制雇主提繳勞工退休金之提繳率為百分之六。

二、為便於雇主申報,雇主據以提繳退休金之工資宜訂定分級表,爰於第二項明定月提繳工資分級表,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

三、勞工自願提繳退休金,以充裕其老年生活所需,無不許之理,第三項明定勞工得在一定範圍內自願提繳,並應有稅賦優惠。

四、第四項規定自願提繳退休金者,其提繳率、月提繳工資及得自行提繳退休金之範圍,比照前三項之規定辦理。

第十五條  
於同一雇主或依第七條第二項、第十四條第三項自願提繳者,一年內調整勞工退休金之提繳率,以二次為限。調整時,雇主應於當月底前,填具提繳率調整表通知勞保局,並自通知之次月一日起生效。勞工之工資如在當年二月至七月調整時,其雇主或所屬單位應於當年八月底前,將調整後之月提繳工資通知勞保局;如在當年八月至次年一月調整時,應於次年二月底前通知勞保局,其調整均自通知之次月一日起生效。第一項之提繳率,計算至百分率小數點第一位為限。

一、為避免雇主所提繳超過法定最低標準之提繳率及自願提繳者之提繳率變動次數過多,造成困擾,並為便於計算應提繳之金額,於第一項明定調整提繳率之次數、程序及其生效日期。

二、勞工之工資如每月均有變動,雇主均需依規定每月申報調整提繳工資,實有不便,如遇有疏漏未申報調整,即涉罰鍰問題,亦增加雇主之作業困擾。爰比照勞保條例第十四條之規定,訂定申報之期限,以利執行。

三、明定提繳率計算至百分率小數點第一位為限,以簡化申報及計算作業。

第十六條
勞工退休金自勞工到職之日起提繳至離職當日止。但選擇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者,其提繳自選擇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之日起至離職當日止。

明定雇主應提繳勞工退休金之計算起迄時間。

第十七條  
依第七條第二項自願提繳退休金者,由雇主或所屬單位於其自願提繳或停止提繳之當日,向勞保局辦理開始或停止提繳手續,並按月扣、收繳提繳數額。
前項自願提繳退休金者,其退休金之提繳,自申報自願提繳之日起至申報停止提繳之當日止。

一、第一項明定自願提繳退休金之人員申報提繳或停止提繳及如何扣、收繳退休金。

二、第二項規定自願提繳退休金之人員,提繳金額計算起訖期間。

第十八條  
雇主應於勞工到職、離職、復職或死亡之日起七日內,列表通知勞保局,辦理開始或停止提繳手續。

為利辦理提繳作業,明定雇主應於勞工到職、離職、復職或死亡一週內,通知勞保局。

第十九條  
雇主應提繳及收取之退休金數額,由勞保局繕具繳款單於次月二十五日前寄送事業單位,雇主應於再次月底前繳納。
勞工自願提繳退休金者,應由雇主向其收取後,連同雇主負擔部分,一併向勞保局繳納。其退休金之提繳,自自願提繳之日起至離職當日止。
雇主未依限存入或存入金額不足時,勞保局應限期通知其繳納。

一、第一項明定雇主提繳之退休金由勞保局繕具繳款單供雇主繳納,並規定雇主繳納之時間。

二、第二項明定自願提繳退休金之勞工,應由雇主代為收繳及自願提繳之起迄時間。

三、第三項明定未依規定限期或足額繳納勞工退休金者,勞保局應限期通知其繳納。

第二十條  
勞工留職停薪、入伍服役、因案停職或被羈押未經法院判決確定前,雇主應於發生事由之日起七日內以書面向勞保局申報停止提繳其退休金。勞工復職時,雇主應以書面向勞保局申報開始提繳退休金。
因案停職或被羈押勞工復職後,應由雇主補發停職期間之工資者,雇主應於復職當月之再次月底前補提繳退休金。

一、勞工留職停薪、入伍服役、因案停職或被羈押期間,雇主並未發給工資,應准雇主停止提繳退休金。

二、涉案人員復職後,停職期間之退休金應補提繳者,雇主仍應補提繳,以保障勞工權益。

第二十一條  
雇主提繳之金額,應每月以書面通知勞工。
雇主應置備僱用勞工名冊,其內容應包括勞工到職、離職、出勤工作紀錄、工資、每月提繳紀錄及相關資料。

一、第一項明定雇主為勞工提繳之退休金,應每月以書面通知勞工。二、第二項明定雇主應置備勞工名冊及其應記載事項,俾利勞工查詢或勞動檢查機構、勞保局、主管機關查對。

第二十二條 
事業單位不得以其他自訂之勞工退休金制度,取代本條例規定之勞工退休金制度。

明定雇主不得以其他自訂之勞工退休金制度,取代本條例規定之勞工退休金制度。

第二十三條  
退休金之領取及計算方式如下:
一、月退休金:勞工個人之退休金專戶本金及累積收益,依據年金生命表,以平均餘命及利率等基礎計算所得之金額,作為定期發給之退休金。
二、一次退休金:一次領取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之本金及累積收益。
依本條例提繳之勞工退休金運用收益,不得低於當地銀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如有不足由國庫補足之。
第一項第一款所稱年金生命表、平均餘命、利率及金額之計算,由勞保局擬訂,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

一、第一項規定退休金領取之方式,分為月退休金及一次退休金二種。

二、勞工領取退休金時,如計算所提繳之退休金歷年運用之平均收益,低於歷年當地銀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不足額由國庫補足,爰為第二項規定。

三、至於第一項第一款所稱賴以計算月退休金之年金生命表、平均餘命、利率及計算之方法,則由勞保局擬訂,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爰為第三項規定。

第二十四條 
勞工年滿六十歲,工作年資滿十五年以上者,得請領月退休金。但工作年資未滿十五年者,應請領一次退休金。
前項工作年資採計,以實際提繳退休金之年資為準。年資中斷者,其前後提繳年資合併計算。
勞工不適用勞動基準法時,於有第一項規定情形者,始得請領。

一、勞工退休金之發放以月退休金為原則,但退休金係為保障勞工退休生活,不宜太早提領,爰規定請領年齡為六十歲;非謂年滿六十歲即必須請領退休金,自願繼續存儲退休金,亦無不可。另,考量年資過短者,請領之月退休金金額不高,且行政作業繁瑣,爰規定適用本條例年資未滿十五年者,應請領一次退休金。

二、第二項明定請領退休金之年資採計,以實際提繳退休金之年資為限。

三、勞工退休金專戶累積之本金及收益,除符合本條規定要件者外,不得要求領回。勞工嗣後不再適用勞動基準法者,亦同。

第二十五條
勞工開始請領月退休金時,應一次提繳一定金額,投保年金保險,作為超過第二十三條第三項所定平均餘命後之年金給付之用。
前項規定提繳金額、提繳程序及承保之保險人資格,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一、本條例所定退休金係將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累積之本金及收益年金化後,定期發給。如勞工存活年限超過所定之平均餘命時,為因應其後續來源,爰規定勞工於開始請領月退休金時,應按一定金額提繳保險費,投保年金保險,作為超過領取退休金當時所預定平均餘命以後期間之生活來源。

二、本條所定年金保險係為保障勞工於存活期間之生活保障,故請領是項年金給付之權利,於死亡時應同時喪失。

三、鑒於開始支付月退休金係於本條例施行後十五年始會發生,故有關投保年金保險金額、提繳程序及承作年金保險之保險人資格等規定,由中央主管機關於開始支付勞工月退休金前完成擬定。

第二十六條
勞工於請領退休金前死亡者,應由其遺屬或指定請領人請領一次退休金。
已領取月退休金勞工於未屆第二十三條第三項所定平均餘命前死亡者,停止給付月退休金。其個人退休金專戶結算剩餘金額,由其遺屬或指定請領人領回。

一、勞工退休金有強制儲蓄之性質,故於請領前死亡者,其專戶累積之本金及收益應由其遺屬或指定請領人領取。

二、第二項規定勞工領取月退休金未達預定之平均餘命前即不幸死亡者,由其遺屬或指定請領人領回剩餘金額。

第二十七條
依前條規定請領退休金遺屬之順位如下:
  一、配偶及子女。
  二、父母。
  三、祖父母。
  四、孫子女。
  五、兄弟、姊妹。
前項遺屬同一順位有數人時,應共同具領,如有未具名之遺屬者,由具領之遺屬負責分配之;如有死亡或拋棄或因法定事由喪失繼承權時,由其餘遺屬請領之。但生前預立遺囑指定請領人者,從其遺囑。
勞工死亡後無第一項之遺屬或指定請領人者,其退休金專戶之本金及累積收益,應歸入勞工退休基金。

一、參照勞動基準法第五十九條規定,明定遺屬請領勞工退休金之順序。

二、為避免因死亡後無繼承人,造成呆帳管理困難,並健全勞工退休基金財務,爰於第三項規定死亡後無遺屬或指定請領人時,其勞工退休金專戶之本金及收益,應歸入勞工退休基金。

第二十八條
勞工或其遺屬或指定請領人請領退休金時,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相關文件向勞保局請領;相關文件之內容及請領程序,由勞保局定之。
請領手續完備,經審查應予發給月退休金者,應自收到申請書次月起按季發給;其為請領一次退休金者,應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三十日內發給。
勞工或其遺屬或指定請領人請領之退休金結算基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一項退休金請求權,自得請領之日起,因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一、雇主按月為勞工提繳退休金,即已履行法定義務。勞工或其遺屬或指定請領人應自辦請領手續,有關請領及核發事宜,規定如第一項及第二項。

二、有關退休金本金及運用收益之結算基準,於第三項授權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三、第四項明定領取給付之請求權消滅時效。

第二十九條  
勞工之退休金及請領勞工退休金之權利,不得讓與、扣押、抵銷或供擔保。

為保障勞工退休後生活,參照勞工保險條例第二十九條及公務人員退休法第十四條規定,明定雇主為勞工提繳之退休金、保險費,以及勞工請領退休金、年金保險之年金給付之權利,不得讓與、扣押、抵銷或供擔保。

第三十條 
雇主應為勞工提繳之金額,不得因勞工離職,扣留勞工工資作為賠償或要求勞工繳回。約定離職時應賠償或繳回者,其約定無效。

明定雇主為勞工提繳之退休金費用,不得因勞工離職,而要求繳回或賠償。

第三十一條  
雇主未依本條例之規定按月提繳或足額提繳勞工退休金,致勞工受有損害者,勞工得向雇主請求損害賠償。
前項請求權,自勞工離職時起,因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一、第一項明定雇主未足額提繳退休金,致勞工受有損害者,勞工有損害賠償請求權。

二、第二項明定損害賠償請求權之消滅時效。

第三十二條  
勞工退休基金之來源如下:
  一、勞工個人專戶之退休金。
  二、基金運用之收益。
  三、收繳之滯納金。
  四、其他收入。

一、明定勞工退休基金之來源。

二、為健全退休基金財務,規定收繳之滯納金歸入勞工退休基金集中運用,增加基金收益。

第三十三條
勞工退休基金除作為給付勞工退休金及投資運用之用外,不得扣押、供擔保或移作他用;其管理、運用及盈虧分配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勞工退休金之經營及運用,監理會得委託金融機構辦理。委託經營規定、範圍及經費,由監理會擬定,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

一、明定基金之使用範圍及限制。勞工退休基金之管理、運用及盈虧分配辦法,授權由中央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二、鑑於勞保局已承辦勞工保險及失業保險業務,復加以本條例之勞工退休金收支、保管、滯納金之加徵、罰鍰處分及其強制執行等業務亦由其辦理,業務極為繁重,又為增加收益,爰規定勞工退休金之運用業務,得另委託其他金融機構辦理。

三、第二項明定勞工退休基金委託金融機構經營規定、範圍及經費,由勞工退休基金監理委員會擬定,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

三十四條
勞保局對於勞工退休金及勞工退休基金之財務收支,應分戶立帳,並與其辦理之其他業務分開處理;其相關之會計報告及年度決算,應依有關法令規定辦理,並提監理會審核。
勞工退休基金之收支、運用及其積存金額,應按月提監理會審議並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備查,中央主管機關應按年公告之。

一、為便利稽核,明定勞工退休金專戶及勞工退休基金之財務收支,勞保局應分戶立帳,並與其經營之其他業務分開處理。

二、為利公眾瞭解勞工退休基金之收支、運用情形及其積存數額,第二項明定應按月提勞工退休基金監理委員會審議及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備查,並由中央主管機關按年公告。

[ TOP ]

第四章 年金保險  

第三十五條
僱用勞工人數二百人以上之事業單位經工會同意,事業單位無工會者,經二分之一以上勞工同意後,投保符合保險法規定之年金保險,得不依第九條第一項規定提繳勞工退休金。但選擇參加年金保險之勞工人數未達全體勞工人數二分之一以上者,仍不得實施。
前項所定年金保險之收支、核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事業單位採行前項規定之年金保險者,應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
第一項年金保險之平均收益率不得低於第二十三條之標準。

一、參照英、日兩國法例,規定事業單位得經工會同意,事業單位無工會者,經勞工同意後,提繳保險費,為勞工投保符合保險法規定之年金保險,不須為勞工設立退休金專戶。另,本條所定年金保險屬第六條第一項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之例外,應有一定規模以上之事業單位,且有半數以上勞工選擇參加,始得為之。除選擇適用勞動基準法之退休金規定者外,勞工得選擇由雇主依第六條第一項為其提繳個人退休金或依本條提繳保險費。

二、為瞭解年金保險之辦理情形,並利催繳業務之執行,年金保險之收支、核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事業單位並應將其實施規定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爰為第二項規定。

三、 第三項明定保險人所銷售之年金保險契約其平均收益率亦不得低於當地銀行二年期之定期存款利率,以保障勞工之權益。

第三十六條
雇主每月負擔年金保險費之提繳率,不得低於勞工每月工資百分之六。雇主應於每月月底前提繳保險費,保險費之收繳情形,保險人應於次月七日前通知勞保局。

一、明定雇主應負擔之年金保險費提繳率不得低於勞工每月工資百分之六,始得採行年金保險。

二、雇主應依限提繳保險費,其每月負擔之保險費不得低於本條例規定之勞工退休金提繳金額;未繳納者,仍由勞工保險局負責處罰。為利稽核,爰於第二項明定保險人應告知收繳情形。

第三十七條
年金保險之契約應由雇主擔任要保人,勞工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事業單位以向一保險人投保為限。
保險人之資格,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該保險業務之主管機關定之。

年金保險契約之保險費應由雇主負擔,並擔任要保人,而由勞工擔任被保險人及受益人。又,為確保年金保險之品質,明定保險人之資格,授權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該保險業務之主管機關定之。

第三十八條
勞工離職後再就業,所屬年金保險契約應由新雇主擔任要保人,繼續提繳保險費。新舊雇主開辦或參加之年金保險提繳率不同時,其差額應由勞工自行負擔。但新雇主自願負擔者,不在此限。
前項勞工之新雇主未辦理年金保險者,應依第六條第一項規定提繳退休金。除勞雇雙方另有約定外,所屬年金保險契約之保險費由勞工全額自行負擔;勞工無法提繳時,年金保險契約之存續,依保險法及各該保險契約辦理。
第一項勞工離職再就業時,得選擇由雇主依第六條第一項規定提繳退休金。

一、為使勞工離職後,其投保之年金保險契約不致中斷,新雇主應依本條例規定之標準為其繼續提繳保險費,並擔任要保人。但新雇主負擔之保險費以本條例規定之退休金提撥率所計算而得之金額為限。保險費超過法定標準之部分,除雇主自願提繳外,應由勞工自行負擔,爰為第一項規定。

二、第二項明定勞工由適用年金保險之事業單位離職,至實施退休金個人專戶之事業單位再就業時,應由新雇主為其設立專戶,提繳勞工退休金。至於其原投保之年金保險契約,若勞工無法或不願繼續提繳保險費,其年金保險契約存續之相關問題,悉依保險法規及保險契約辦理。

三、勞工離職再就業時,仍得選擇不繼續參加年金保險,改由雇主為其提繳個人退休金,專戶存儲於勞保局。

第三十九條
本條例第七條至第十三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九條至第三十一條規定,於年金保險準用之。

明定事業單位實施年金保險時,有關制度銜接、保險費計算起迄、工資及提繳率調整及申報期限、請領權利、罰責等之規範,準用本條例規定之勞工退休金提繳之相關條文。違反者,並依相關條文論處。

[ TOP ]

第五章 監督及經費  

第四十條  
為確保勞工權益,主管機關、勞動檢查機構或勞保局必要時得查對事業單位勞工名冊及相關資料。勞工發現雇主違反本條例規定時,得向雇主、勞保局、勞動檢查機構或主管機關提出申訴,雇主不得因勞工提出申訴,對其做出任何不利之處分。

一、為貫徹本條例之規定,主管機關、勞動檢查機構或勞工保險局必要時得查對事業單位勞工名冊及相關資料,爰為第一項規定。

二、為保障勞工申訴之權益,於第二項規定事業單位不得因勞工申訴而予不利之處分。

第四十一條  
受委託運用勞工退休基金之金融機構,發現有意圖干涉、操縱、指示其運用或其他有損勞工利益之情事者,應通知監理會。監理會認有處置必要者,應即通知中央主管機關採取必要措施。

為避免勞工退休基金之運用受外力操作、干涉,影響勞工權益,爰規定受委託運用勞工退休基金之金融機構發現有意圖干涉之情事應即通知,監理會認有處置必要者,應通知中央主管機關採取必要措施。

第四十二條  
主管機關、監理會、勞保局、受委託之金融機構及其相關機關、團體所屬人員,除不得對外公佈業務處理上之秘密或謀取非法利益外,並應善盡管理人忠誠義務,為勞工及雇主謀取最大之經濟利益。

明定辦理勞工退休金、年金保險相關業務人員之忠實義務。

第四十三條
監理會及勞保局籌辦及辦理本條例規定行政所須之費用,由中央主管機關編列預算支應。

明定監理會及勞保局辦理(含籌辦)本條例規定業務所須行政費用來源,由中央主管機關編列預算支應。

第四十四條
勞保局辦理本條例規定業務之一切帳冊、單據及業務收支,均免課稅捐。

勞保局辦理本條例規定業務之一切帳冊、單據及業務收支,應免課稅捐。

[ TOP ]

第六章 罰則  

第四十五條  
受委託運用勞工退休基金之機構違反第三十三條第二項規定,將勞工退休基金非用於指定之投資運用項目者,處新臺幣二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罰鍰,中央主管機關應限期改善並令其附加利息歸還。

明定受委託機構將勞工退休基金非用於指定之投資運用項目時之處罰。

第四十六條  
保險人違反第三十六條第二項規定,未於期限內通知勞保局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按月連續處罰至改正為止。

為確實掌握雇主依法提撥情形,保險人未通知勞保局者應予處罰,俾利該局督促雇主落實本制度。

第四十七條  
雇主違反第十一條第二項、第十二條第一項、第二項或第三十九條規定給付標準及期限者,處新臺幣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明定雇主未依本條例規定標準及期限,給付勞工適用本條例前保留年資之資遣費、退休金及適用本條例後工作年資之資遣費之處罰。

第四十八條  
事業單位違反第四十條規定,拒絕提供資料或對提出申訴勞工為不利處分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參照勞動基準法第八十條及勞動檢查法第十四條規定,對事業單位拒絕提供資料或對提出申訴勞工為不利處分者,加以處罰,以落實本制度。

第四十九條
雇主違反第九條、第十八條、第二十條第一項、第二十一條第二項或第三十九條規定,未辦理申報提繳、停繳手續或置備名冊,經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按月連續處罰至改正為止。

明定雇主違反應辦理提繳或停繳手續、置備名冊之處罰。

第五十條
雇主違反第十三條第一項規定,未繼續按月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應按月連續處罰。勞動基準法第七十九條第一款之罰鍰規定,不再適用。
主管機關對於前項應執行而未執行時,應以公務員考績法令相關處罰規定辦理。
第一項收繳之罰鍰,歸入勞動基準法第五十六條第二項勞工退休基金。

一、雇主未依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依勞動基準法第五十六條第一項按月繼續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應依本條處罰,不適用勞動基準法第七十九條第一款有關未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之罰鍰規定。

二、第二項明定主管機關督促事業單位提繳勞工退休準備金之責任。

三、依第一項收繳之罰鍰,歸入勞動基準法第五十六條第二項勞工退休基金,集中運用。

第五十一條 
雇主違反第三十條或第三十九條規定,扣留勞工工資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明定雇主扣留勞工工資之處罰。

第五十二條
雇主違反第十五條第二項、第二十一條第一項或第三十九條申報、通知規定者,處新臺幣五千元以下罰鍰。

明定雇主違反應通知工資調整、書面通知勞工其繳納之退休金、保險費金額事項之處罰。

第五十三條
雇主違反第十四條第一項、第十九條第一項或第二十條第二項規定,未按時提繳或繳足退休金者,自期限屆滿之次日起至完繳前一日止,每逾一日加徵其應提繳金額百分之三之滯納金至應提繳金額之一倍為止,仍不繳足者,自次日起按月加徵應提繳金額二倍之滯納金至繳足為止;其按月加徵之滯納金,未滿一個月部分,按比例計算。
雇主違反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九條規定,未按時提繳或繳足保險費者,處其應負擔金額同額之罰鍰並按日連續處罰至改正為止。

一、明定雇主未按時足額為勞工提繳退休金者,加徵滯納金。

二、第二項明定實施年金保險之雇主未按時繳納或繳足保險費之罰鍰。

第五十四條
依本條例加徵之滯納金及所處之罰鍰,受處分人應於收受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繳納;屆期未繳納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
第三十九條所定年金保險之罰鍰處分及強制執行業務,委任勞保局辦理之。

明定依本條例所處罰鍰及加徵滯納金之強制執行事項。

第五十五條  
法人之代表人或其他從業人員、自然人之代理人或受僱人,因執行業務違反本條例規定,除依本章規定處罰行為人外,對該法人或自然人並應處以各該條所定之罰鍰。但法人之代表人或自然人對於違反之發生,已盡力為防止行為者,不在此限。
法人之代表人或自然人教唆或縱容為違反之行為者,以行為人論。

參照勞動基準法第八十一條規定,明定法人及自然人違反本條例規定者之處罰。

 

[ TOP ]

第七章 附則  

第五十六條  
事業單位因分割、合併或轉讓而消滅者,其積欠勞工之退休金,應由受讓之事業單位當然承受。

明定事業單位因併購或轉讓而致消滅時,積欠適用本條例勞工之退休金,應由新雇主承受之。

第五十七條  
本條例施行細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本條例施行細則之訂定機關。

第五十八條 
本條例自公布後一年施行。

為利勞保局前置作業準備、企業調整經營型態與勞工評估適用新舊制,有關本條例之施行日期,宜有緩衝期,爰規定自公布後一年施行。各行政機關應配合,務期於本條例自公布後一年施行。

[ TOP ]

[ TOP ]

 

三、相關報導

聯合新聞網

中時電子報 自由新聞網
《勞退新制釋疑》 勞退新制試算 三分鐘搞定 《勞退金新制》特別報導
舊年資先結算 當心人才跑光 勞退新制問與答 舊公司年資 無法併計入新公司 申領月退金 年資須滿15年
勞資自訂退休制度 行不通 勞退新制問與答 已資遣年資 不能併入新制 不管年齡或年資 新制保障多
聘僱契約工 也須提撥退休金 選擇年金保險 雇主提撥不能低於六% 勞工福利…遠不及公務員
退休金跟人走 換工作領得到 勞保局:過去短繳勞保費 不會追討 考量企業、健康風險 宜選新制
部分工時者 也適用 勞退新制衝擊 工作外包將盛行 勞退新制 衝擊中小企業
工作14年 現在換工作年資泡湯 資方經營更吃力 勞工流動率增加 勞工自提免稅 財部決修法課稅
外勞 不適用提撥新制 龔明鑫︰台灣邁向進步國家 
年紀55 年資27 新+舊 最划算

[ TOP ]